广东省残疾人基金会助困行动,促人才培养。我国有5000多万残疾人和7000多万老年人需要康复服务,每年因车祸、疾病等原因致残的残疾人有100多万,预计到2015年康复人才需求量约为35万,但全国专业康复人才仅5000人,从事康复专业的工作人员仅2万人,加快康复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6-14岁学龄残疾儿童为246万人,占全部残疾人口的2.96%,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人口(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3591万人,文盲率为43.29%。 随着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逐步纳入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体系中,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取得了教大的发展,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由不足6%达到77%,但是这一比例仍远远低于健全儿童少年99%的水平。贫穷仍是制约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助行行动”的宗旨是关注广大贫困肢体残疾人的生活状态与健康状况,广泛动员国内外的社会资源,募集资金和物资,帮助他们重新走出家门,回归社会。 “长江新里程计划”是李嘉诚基金会资助的重点项目。自2000年至2005年,主要实施普及型假肢服务、聋儿语训教师培养、中西部地区盲童入学、贫困地区基层残疾人综合服务及盲人保健按摩师培训五个项目。 2007年至2011年,李嘉诚基金会再次捐资1亿港元,支持长江?新里程计划项目(第二期)。配合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实施“假肢服务”、“高科技助残就业”、“脑瘫儿童康复及残疾预防”三个子项目。
我国现有0-6岁听力残疾儿童13.7万,其中重度以上听力障。儿童约11.5万(占总数的84%),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无法通过配戴助听器达到听觉和言语康复,迫切需要植入人工耳蜗重建听力。 人工耳蜗是集现代生物医学和微电子技术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由于人工耳蜗价格昂贵(市场价在10-15万元人民币),加上手术及康复训练费用,总费用很高,多数听力障碍者家庭不敢问津。 2005年台塑企业董事长事长王永庆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人工耳蜗,启动“听力重建 启聪行动”项目。
中国现有8300多万残疾人,他们是特殊困难的群体。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中国残疾人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身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残疾人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在我国,白内障是致盲的主要原因,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视力残疾人1233万,他们当中有相当部分是由白内障造成的。“十·五期间”,我们已完成220万例白内障复明手术。目前,全国仍有白内障盲人约300多万人,每年还新增45万人。
助养行动,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家。
据2006年10月广东省21个地级市妇联统计,全省18岁以下儿童少年24,414,865人,其中孤儿39,666人,孤儿占儿童总数的0.16%;广东孤儿占全国孤儿(57.3万名)总数的6.92%。据省民政厅资料,广东孤儿中,由社会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6,321名,占孤儿总数的15.94%;社会散居孤儿30,028名,占孤儿总数的75.70%;事实上无人扶养的儿童(服刑人员子女及监护人无抚养能力的儿童)3,317人,占孤儿总数的8.36%。
我省孤儿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石灰岩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山区。如:惠来县、陆丰市、信宜市、高州市、廉江市、 吴川市、罗定市、清新县、揭西县、怀集县、阳春东源县、海丰县等。